close

綠豆椪-上海街頭點心攤瑣憶

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上海,清一色全是本土飲食文化。

放學回家,沿著長樂路一路走去,路邊攤上常見的,除了“羌餅”,還有“火燒”也不錯。“老虎腳爪”,烤成深黃色,別有風味。“高腳饅頭”狀如舊時婦人的小腳,想來是因此得名。這幾樣都非山東人莫辦。東湖路口有一家單開間門面的路邊小店,叫“馬和記”,專賣咖喱牛肉湯麵,辣而鮮,遠近聞名。由於生意過於興隆,店門外也放幾張桌椅。童年時我光顧多次。在蒸騰的熱氣中,眾人擠坐在長板凳上,吸麵條聲,吸鼻涕聲,咳嗽聲,喝湯聲,稀裡嘩啦,響成一片。日積月累,咖喱粉在粗瓷碗底積下洗不淨的黃垢,隱約可見。

長日夏常聽到弄堂外傳來叫賣聲,“各代各羅,蔭涼綠豆椪!”那是個胖子,南方口音。有一次,我和一個淘伴跟在他後邊叫道:“大塊頭!”那攤販大怒,罵道:“小赤佬,吃你的飯長胖的啊!?”嚇得我倆拔腿逃跑。不過,他的綠豆糕,甜而不膩,真是好吃。至於夏夜,隨著“篤篤篤”的竹筒聲,和“糖粥吃”的吆喝聲,而盛出來的一碗碗糖粥,那更是價廉物美的東西了。

待到窗外梧桐葉飄零,黃昏馬路上不時傳來爆炒米花的聲響,或“熱白果!香又香來,糯又糯”的叫賣聲。那時吃在嘴裡,已很有幾分蕭瑟的秋氣了,連我那樣的小孩,也會感到一絲莫名的惆悵。

記得去好婆家要經過南昌路,那裡攤頭上賣一種“酒釀餅”,甜甜的帶點酒香,好吃。冬日裡走在街頭,迎面寒風吹來一陣陣焦香味,不問而知是“烘山芋”。陝西南路淮海路口,有兩家“合作小組”賣油煎魷魚幹,抹上一層甜蜜醬,風味獨特。他們賣的“紅高粱粉”做的湯圓,特別對我胃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