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碳纖維浸漬膠:顧名思義就是讓碳纖維得到的浸漬,讓膠和碳纖碳纖維維完全充分的融為一體,粘貼到混凝土表面同混凝土形成同一個受力體從而發揮碳纖維的作用。而碳纖維浸漬膠的好壞則直接關系到碳纖維的作用大小。那麼鑒別碳纖維浸漬膠的好壞需要從膠體性能、膠的感觀、膠的使用*,以及膠的施工成本來評價。在GB50550-2010、GB50367、GB50728-2011的規範要求中,有五項指標是強制檢測:抗剪切、正混凝土正拉粘結、耐老化、抗衝擊剝離韌性、無毒無害。這些指標也正是檢驗膠是否能起到加固意義的標致。

環氧樹脂建材  膠體性能:指的是膠體在做成試塊後的各項檢測數據,這裡面值得提出來的數據就是:彈性模量、伸長率、抗剪切三項指標,國標要求彈性模量為2500、伸長率1。5、抗剪切14,而實際加固設計中,作為設計師首先考慮的是彈性模量的數據高與低,當彈性模量值越大時並配以伸長率和抗剪切值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固,現實的情況則是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在9000多,膠則只有2500,非常容易導致應力滯後,所以,膠體的彈性模量越高並配以適當的伸長率和抗剪切值將會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固。特別是在橋梁加固中,我們建議結構設計師把彈性模量提高到3000以上、伸長率在1。7以上、抗剪切在20以上,這樣將有效提高加固的作用性。不過總的來說如果甲方和監理認真的話,目前,國產膠沒有兩家真可以用於橋梁碳纖維加固用的。也希望在復檢中必須強調這三個指標。

  耐老化問題:耐老化的檢測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保持80度水溫水煮7天7夜然後進行檢測,而檢測費通常是4000元/組;另一種是在濕熱環境中老化90天後做檢測,9000元/組。按理耐老化水煮七天出結果並且價格便宜,所有生產企業都喜歡這樣一種檢測方法,而不會去接受90天的那種費用又多,時間又長的方法。其實,關鍵的問題在於九十天過得了檢不等於水煮七天過得了檢,所以,生產企業談到水煮檢測都會懼怕。而耐老化是一個膠品質好壞以及是否真能起到30年加固應力作用直接的標准之一。這個膠真做好了不僅是成本增加的關系,技術也是一定的原因。

  抗衝擊剝離韌性:這個指標在國外已存在了很多年了,而在我國已在修訂的GB50367中提出來並在2012年開始施行,在GB50550-2010中作為強制檢測的指標。還沒有真正實行起來,因大多數的地方沒有這個檢測能力,但隨著規範的施行,各省也將逐步具備檢測能力。這樣一個指標特別是運用在橋梁動態應力的情況下,它也將決定著加固的有效性。也是一個企業真正勢力的體現。

  無毒無害:指的是膠體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苯、按規範沒有耐老化報告和無毒無害報告是不能作為加固使用的,可是現在的甲方和監理哪裡懂得那麼多,只要有一個檢測報告就認為行了。即將實行的新規範強制要求檢測水煮耐老化七天,並使用新的檢測方法,也就是七天取代現有二十一天檢測膠體性能

  膠體感觀:可能有人會認為膠體感觀怎麼會關系到膠的質量呢?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膠都是環氧樹脂加固化劑構成的,但針對是否改性就知之甚少了。環氧樹酯是一種透明液體,如果需要改性的話就一定會在裡面添加物質,所以,它應該是有顏色的。如果你遇到的是透明的環氧樹酯,那就充分說明它不是改性環氧樹酯了,一般認為只要加入了改性劑就會起到改性的作用,大量試驗表明國產增韌劑還沒有一款能夠達到結構膠對環氧樹脂改性的要求,不求上進的中國人只知道用低價的東西來生產低價、低質的產品,已至於中國目前為止沒有一款真正能解決結構膠對環氧改性要求增韌劑。

  膠的使用:膠層的厚度飽滿將是碳纖維是否能夠完全有效應力的一個體現,通常要求布和混凝土之間至少要有0。5毫米的膠層要求,並完全浸潤碳纖維布在布的面層也應將布包裹在膠體裡面。這裡主要是強調當膠塗在立面的混凝土上後是否往下流敞、是否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約一毫米的膠層,如果膠往下流首先會造成碳纖維的浸漬難以保障和與混凝土之間的膠層厚度,第二,當粘貼第二層的時候由於流敞的原因,表面會形成許多膠瘤和膠柱子,貼上布更很容易形成空鼓現像。當然也就達不到粘貼碳纖維的作用了。如果膠塗在梁底部更容易看出問題來,流敞性沒有解決的膠會有很多的膠珠產生,這同樣會造成嚴重的空鼓現像,稍為認真一點的監理或甲方都會看出來。這可不是小事,它嚴重影響了受力的作用性。所以,粘貼碳纖維布看似簡單,真沒有經驗的人根本難以達到施工技術要求。尤其橋梁要求百分之百不能有空鼓現像發生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碳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i123 的頭像
    hui123

    設計部落格

    hu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