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學”似乎是假期避不開的話題,尤其以音樂、藝術類為主的演出、交流學習是假期遊學的重要內容。無論美國遊學的形式、意義在家校間是否存在爭議,假期遊學尤其是音樂遊學依然是孩子們假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孩子們在遊學中收獲更大而不是“一遊而過”,成為學校、師長越來越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磨練技術 享受音樂

  對於天天在老師家長監督下練琴的中國琴童來說,每次到國外的音樂遊學都會讓他們和師長心生這樣的感觸:國外的孩子,演奏技術比不上中國孩子,但一旦到樂隊合奏中,他們的協作能力、音准音色就會出色很多。

  一位從事少兒室內樂教育的老師在去過東歐一些國家的音樂學校後感慨,“不功利”是他們區別於國內音樂教育最大的特點,在音樂學校進行學習的孩子們都是因為興趣而學,學校課程除了一對一、一對多的專業課程外,特色課程更多是集合音樂欣賞、樂理、視唱練耳等的綜合集體課,注重師生的互動性及讓學習器樂學生學會“張嘴唱”,這是國內學習器樂的學生還比較缺乏的課程。此外,學生還會被分為學習小組和樂隊進行練習,既有利於音樂水平拔尖的孩子“冒頭”,也有助於孩子們養成協作的演奏習慣。所以,如果孩子們有機會到國外這些音樂學校進行交流學習,除了感受平時演奏帶來的技術性,更多的是學會享受演奏帶來的音樂美感。無論是器樂還是聲樂,孩子們都會參加合唱團,很小就有和聲的概念。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遊學項目,除了演出、交流之外,還會安排孩子到當地音樂學校進行一對一、多對一音樂課程的學習,給孩子們留下更深的音樂印象。

  聆聽音樂 感受文化

  不同的遊學地點會給孩子們留下不同的感受。一直以來,歐洲尤其是古典音樂起源地的德奧等國家一直是國內很多學校組織音樂遊學的首選地點,近年來俄羅斯、波蘭等東歐國家也成為音樂遊學的新選擇。如果是跟著演出、交流走的遊學,在演出交流之餘,除了參與到當地學校的音樂課程中進行學習,還可以到當地音樂廳、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聆聽當地音樂,感受當地文化。音樂是一門複合學科,其學習不僅僅是技術的學習,更多是音樂理論、文化素養、音樂史學的積累。

  在音樂遊學之前,學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家長會、行前會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講解目的地和行程選擇的意義,避免家長因為不了解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質疑與爭執。一位小學管樂團老師告訴記者,學校組織孩子們到日本一所學校進行友好交流,該校校長還讓孩子們在學校參與正常課程,體會當地孩子學習、管樂團訓練的方式。有家長就會覺得,如果再添加一些費用,可以安排去更多城市或到美國、歐洲一趟,為什麼只是讓孩子去日本的一座城市。她感慨,遊學和旅遊的不同之處,部分家長可能還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消化。

  行走的課 行走的歌

  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主管藝術教育的張文峰主任把學生們出國演出交流稱為“行走的課程”,她認為,這個“行走”的過程對於教師、學生、家長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習。三小合唱團2016年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參加國際青少年合唱藝術節,老師們巧妙地將這次出國演出變成了一次“行走的項目學習”,他們為這次跨國之行設計了項目學習方案,圍繞“藝術社團國際交流”主題,由老師們制定詳細的項目學習評價量規及學習單,孩子們需要完成出行組團,制定旅遊攻略等任務,包括辦理簽證、查看機場、機票信息、設計出行路線等,還有旅途中積極行為的養成。每天需要完成項目學習的任務,每個孩子都要做好記錄和日記。張主任表示,每次出國行程出發前,劉可欽校長都囑咐大家要把積極行為延展到國外:“行為的學習伴隨每一個時刻,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為此,老師特意邀請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老師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培訓,為孩子們講解了歐洲文化、禮儀。

  老師們還會把演出或活動的主題融入每一次路途,把“在路上”的每一刻變為音樂、藝術的“即時性課程”。三小合唱團參加合唱藝術節,歌唱的地點除了禮堂和音樂廳,還遍布街頭巷尾、快餐店等。在布達佩斯的漁人堡,孩子們演唱匈牙利民歌;在歐洲最古老的聖三一教堂,孩子們演唱宗教歌曲《Gloria》;在大皇宮門口聆聽捷克藝術家演奏後,孩子們演唱中國歌曲以互動;在快餐店,為店員們貼心的服務,孩子們大聲歌唱表達感謝;在與一路上照顧、幫助他們的大巴司機與餐廳工作人員分別時,孩子們動情演唱《送別》;在魏瑪,老師帶著孩子們去了著名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參加當天晚上該校現代音樂系的畢業生彙報演出。這樣的演唱和經曆讓孩子們領悟到,音樂可以無時無處不在。

  張主任在此次活動的行前會上所說的一句話道出了學校、老師每次遊學中的希望:“我們不是去走一走,看一看,揮揮手就忘記,重要的是經曆、體驗和發現,讓孩子們的感悟與美麗風景、交流活動融彙在一起,助力他們未來的成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遊學
    全站熱搜

    hui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